English

名气诚可贵,作品高下才是“定盘星”

2018年01月02日 08:54:00来源:北京日报

  这个冬季,京城艺术展颇有点儿逆流而上的味道。尽管室外温度屡屡在零下几度徘徊,各大场馆却铆足了劲儿连推重量级展览。一边是中国美术馆主打的系列馆藏精品展,一边是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从国外引进的多个特展,两边艺术家名气都不小,颇有点儿中外艺术打擂台的味道。可惜的是,这场擂台赛算不得精彩,一边排出千米长队,一边略显平淡,参观者用脚步告诉人们,展品高下才是硬道理。

  艺术批评家孟铭维长年流连于京沪各大艺术馆,他笑言今冬两地艺术展的比拼,北京胜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下称“美在新时代”),不仅在于它每天引来一两万人排队进场,如此场面已多年未见,而且每件展品都绝对是名家名作。如果再算上此前推出的“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宗其香百年诞辰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一口气推出的三场馆藏展,彻底引爆了京城艺术爱好者的参观热情。以“美在新时代”为例,在展出的十天里,平均每天参观人次都超过一万,最后两天更是迫近两万,远远高出单日6000人次的“红线”,最终总参观量约为13万人次。

  “不客气地讲,虽说这些年一直大谈特谈大众美育,也就这几次展览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在艺术市场分析人士马维看来,真正的大众美育不应该是几个熟面孔围在一起自娱自乐,而是要让各个年龄层都参与进来。“可这谈何容易?国内原本就没有观看艺术展的传统,如果展品再提不起观众兴致,必然悄无声息。”他认为,中国美术馆的几场馆藏展提供了一个样板——不仅艺术家个个鼎鼎大名,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无一不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大师,而且所“晒”也多为代表作。

  几乎与中国美术馆同步,近一个月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也接连从国外引进好几场特展。从“臻品·大师原作展——2017巴比松画派作品展”,到正在展出的“安格尔的巨匠之路——来自大师故乡蒙托邦博物馆的收藏”,一个是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国巴比松画派首次大规模、成体系登陆中国,一个集中呈现法国19世纪“唯美的古典主义”绘画。按理说,这是市民近距离接触西方经典绘画的绝佳机会。但稍稍遗憾的是,所展作品与人们预期有一定落差。以创作出《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女》等经典之作的安格尔为例,这次参展作品里重量级艺术品并不多,倒是素描、草稿这类作品占了不小比重。

  “不是说它们就不重要,可我相信绝大多数参观者还是冲着看他们的油画经典而去的。”独立策展人刘力认为,评价一场展览成功与否,很重要一条标准就是到底与参观者互动如何,近两次展览的知晓度不高,而且经典原作不足,效果自然也就不是很理想。

  孟铭维承认,如今从国外文博机构引入优质展览越来越难,不单是借展经费问题,还涉及艺术品保险、运输,“可既然有意重点推欧美经典展,还得多下功夫。”他认为,日渐富裕起来的国人对艺术大师的了解已不愿浅尝辄止,有无经典原作才是他们认可展览的那颗“定盘星”。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