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讯:兰州刻葫芦方兴未艾 阮氏微雕传承四代人

2017年10月25日 13:29: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10月25日电 题:兰州刻葫芦方兴未艾 阮氏微雕传承四代人

  作者 闫姣

  刻葫芦是兰州人所熟知的民间工艺品,阮氏家族是业界较为知名的,四代人都十分迷恋刻葫芦。

  近日,黑龙江游客吕奇妙在阮氏葫芦艺术馆,一次买了四个葫芦,两个“阖家欢乐”给孩子,两个“金玉满堂”给父母。她对阮氏家族成员阮琳说:“我们那儿也有葫芦,但是从没见过在葫芦上刻东西的。”

  今年55岁的阮琳,从小把葫芦当成玩具。她祖父是阮氏微雕的创始人,父亲阮文辉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琳12岁时就跟随父亲学刻葫芦,15岁便可以独立创作作品。

  1992年春天,阮琳说服父母,收拾行囊,和姐姐前往敦煌,准备在敦煌开辟一番事业。

  在敦煌,让阮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法国母女,她们被阮琳手里的葫芦所吸引,刻在葫芦上的“飞天”形象栩栩如生,姿态优美。这对法国母女当即用360元(人民币,下同)买下一对葫芦,解了阮琳当时口袋里只剩下2元钱的难题。

  除了寻常的葫芦,阮琳用于艺术创作的还有鸡蛋葫芦、疙瘩葫芦等。顾名思义,鸡蛋葫芦呈圆形,表面光滑,状似鸡蛋。疙瘩葫芦形状大小不一,表面多处凸起。这两种葫芦都是兰州本土的葫芦,再加上兰州独特的刻葫芦手艺,就真如阮琳所说:“每一个刻葫芦的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阮琳的刻葫芦作品中,大多为仕女图,其灵感来源除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最早的源头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最令阮琳满意的作品是《红楼梦》题材的微雕《百美图》,将大观园里100多人,分别刻在直径4厘米、高5厘米的葫芦上,讲述“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等12个故事。每个人物,神情姿态各不一样,服饰造型也各有特色。

  而另一作品:鸡蛋葫芦上的“泰戈尔”,是阮琳在继承传统手艺的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当时,阮琳创作了一幅仙佛题材作品,但是意外的把字刻反。本以为是个遗憾的作品,但这时,进来一位欧洲游客,在刻坏的葫芦面前驻足,翻译对阮琳解释道:“他看不懂字,可是看懂了画里的故事,所以刻错了也没关系。”

  因为一次失误,反而让阮琳灵光一闪,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这幅作品,一面是泰戈尔的头像,另一面是他的诗,共有1150个英文字母,并且还有汉字对照。这些都是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刻出来的,直径仅有2.5厘米,高2厘米。

  阮琳几乎每天都沉浸在葫芦的世界里精雕细琢,女儿作为阮氏微雕的第四代传承人,已经“学成出师”,这是最令她欣慰的事。(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