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豆汁译成“绿豆的牛奶”? 京味儿“难住”翻译家

2017年10月20日 09:28:00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十月》与莫斯科《十月》金秋再相逢互译后同时刊出两国作家多部作品

  “豆汁”译成“绿豆的牛奶”京味儿“难住”翻译家

  北京《十月》杂志社、俄罗斯《十月》杂志社、首都师范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联袂举办的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近日举行,中俄两国作家对谈中俄当代文学的现状及未来合作。

  2014年中俄《十月》杂志就曾携手举办过首届《十月》文学论坛。此后两家《十月》杂志频频合作:在中俄两国举办了包括文学研讨会、作家代表团互访、专题文学讲座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为两国文学界的合作交流做出了积极努力。

  “北京故事”“莫斯科故事”同时亮相

  今年正值我国“一带一路”顶层战略全面推行之际,为持续并加强这一良好、有益的文学关系,两家《十月》杂志再次合作,在2017年10月号上推出专辑,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为题,组织两国作家创作多篇小说作品,互译后同时刊出。

  这些作品均为反映两国首都当代生活的最新小说:“北京故事”包括叶广芩的《豆汁记》、邱华栋的《蒸锅和古琴》、荆永鸣的《出京记》等4部中篇,“莫斯科故事”是一组风格各异的15个短篇。作家们把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城市的演变进程相互交织,将两座城市当下的生活现实与其丰厚的历史积淀融为一体,对城与人、城与国家、城与民族历史的相互关系进行文学叙事。双方还商定今后将继续不定期组织两国同行交流互访、作品互译与出版。

  豆汁就是“绿豆的牛奶”

  谈起中俄互译,此次负责翻译叶广芩《豆汁记》的徐先玉说,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就觉得难度非常大。“语言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我们描述世界、解释世界,包括物与物、人与人的关系,也存在很多差异。《豆汁记》是极具本土特色的,我作为外地人读叶老师写的这个老北京故事都觉得有些距离,像我在读这篇文章之前都不知道豆汁是绿豆做的,还以为是黄豆做的。像咱们的豆浆如果直译的话就是‘黄豆的牛奶’,所以最后豆汁我自己采用的译法就是‘绿豆的牛奶’。”

  徐先玉说正是因为担心翻译过程中没有办法用俄语来直接表现类似豆汁这样的老北京特色语言,因此只能更多去传递那些共性的东西。“首先这个故事的题材,其实俄罗斯人是非常感兴趣的,它的主角是一位坚强的中国传统女性,而俄罗斯女性也是非常坚韧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传统女性。另外叶老师的语言有好多地方很幽默,当时我们翻译完了曾经请外教来审阅一下,他读的时候就笑了,一看他笑我们都挺高兴,我觉得这个翻译效果出来了。”

  杂志刊发作品有望出单行本

  俄罗斯《十月》杂志创刊于1924年5月,马雅可夫斯基的《放声歌唱》、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法捷耶夫的《毁灭》还有普拉东诺夫和左琴科的短篇小说、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雷巴科夫的《沉重的黄沙》等经典名作均首次发表在该杂志。中国《十月》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新时期创刊最早的大型文学期刊,30年来发行量一直稳居国内文学期刊前列,莫言的《生死疲劳》、王蒙的《蝴蝶》、张承志的《黑骏马》、张洁的《沉重的翅膀》、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均首次发表在《十月》。

  此外,这次在两家杂志刊发的作品还将择机再出版两个单行本——即分别用中文出版的《莫斯科故事》和用俄语出版的《北京故事》。

  文/本报记者 崔巍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