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夕高速不免费”到“冯氏春晚”,从“年过得没意思”到“被逼生二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成为被“吐槽”对象。随着马年春节长假的结束,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味这个春节,诸多传统中的新变化让人或新奇、或感慨、或兴奋、或无奈。
A冯氏春晚
央视春晚被称为过年期间全中国人民的年夜大餐,它的任何变化或者不变,都是民众过年前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自从冯小刚被宣布成为马年春晚的总导演之日起,基于冯氏电影多年来带给观众的惊喜,人们自然给予了冯氏春晚超过以往任何一届的期望。
大年三十晚8点,冯氏春晚如约而至。虽然春晚节目单早已经在网络上公布,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也没有影响春晚给观众带来各种惊喜。小彩旗4小时不间断旋转、长腿“欧巴”李敏镐亮相春晚等都引发观众热议,“新人”张国立独特的主持风格也获得许多好评。
同时,冯氏春晚也毁誉参半。有人说,春晚有两个,一个是电视上的,一个是社交媒体里的,并且后者的犀利和搞笑程度完全不输前者。
“其实马年春晚的电力是由小彩旗提供的。”“我觉得春晚这么办就对了,只负责歌舞就好了,语言类节目留给微博。”
“一定要看春晚,要不然明天你看不懂微博。”
……
像这样的一句话点评,引发大量网友的转发和留言。就像网友所说,春晚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平台,节目好不好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槽点”。看春晚要搭配微博、微信上的各种“神吐槽”才能精彩。赞誉也好,批评也罢,春晚烘托出了过年的气氛,就算是一种成功。
【点评】看惯了冯导的喜剧电影,再看冯导的春晚,就有点夹生饭的感觉。也难怪,春晚不能只是插科打诨,要开场舞、大联唱,要正能量、高大上,身上的“包袱”太多,直接导致了语言类节目里的“包袱”太少。春晚已经延续30多年,算是“新年俗”,调和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口味,也并非易事。不给冯导,也该给30多岁的春晚点个赞。
B 抢红包
马年春节,最热门的红包不是实物,而是一个个在网络上飞来飞去的电子红包。春节前夕,新版微信增加了“新年红包”的应用,红包可以发到微信群里,也可以单独发送给指定好友,同时还可以附上新年祝福。
一时间,低头在微信上抢红包成为不少网民春节期间最大的乐趣,几十上百块不嫌多,几分钱也不嫌少。根据腾讯提供的数据,仅从除夕到大年初一,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就超过了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
电子红包不只是微信独“红”,新浪微博的“让红包飞”也风生水起。春节期间,用户只要对活动企业的相关微博主题发布、转发、评论、点赞,即可抽奖,获得包括汽车使用权、数码产品、年货等总价值10亿元奖品。
分析人士认为,给红包的传统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电子红包被认为是移动支付商在争地盘,抢用户。
当然,人们并没有因抢红包而抢昏了头脑,不少人开始担心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是否会中“钓鱼网站”的招。抢红包期间的“假陈光标事件”让莫名被抢了红包的人非常气愤,而比冒牌陈光标更令人担忧的是移动支付是否存在致命的安全漏洞。
【点评】与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不同,微信红包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很多人看重“抢”的过程,对结果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个同学组成的微信群,平时大家发言都不是很积极,但因为有了“抢红包”这个媒介,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这种生活中的小快乐才最吸引人。
C被逼族
每年春节,都有一群渴望回家却又害怕回家的“恐归族”,恐归的原因并非近乡情更怯,而是无法面对父母家人的逼问,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以及各类人等出于关心却又如在揭伤疤的不靠谱问题。
“啥时候结婚啊?”“一个月赚多少钱?”“什么时候买房啊?”“打算啥时候要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网民表示“喘不过气”。还有网民制作了一套春节回家如何回击提问者的攻略。在继被逼相亲、被逼结婚、被逼生小孩之后,随着国家“单独两孩”政策的启动,被逼族开始被逼问“何时打算要第二个孩子啊?”
微博里晒出自己“被逼生二胎”经历的网友层出不穷。一位名叫“惟有幽人独来去”的网友留言说,这就是永远满足不了的亲戚,读书时攀比分数,工作后打听对象,结婚后催促生子,现在终于轮到催二胎了……
【点评】催促也好,攀比也罢,与时俱进的逼问让回乡的年轻人喘不过气,“恐归”情绪加重。不少人呼吁,生存不易,生活更不易,年轻人身负多少压力他们自己非常清楚,让他们过一个轻松的春节,让家乡成为年轻人的加油站,而不是加压站。至于“被逼生二胎”,大多数网友还是表示要“想开点”,正如一位网友说,“亲戚关心你才问,她们爱说就说呗,反正你也不会听,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