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新春热评

评论:红包应回归祝福内涵

时间:2014年02月08日 10:14 来源:楚天都市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者采访了数位老广州人与新广州人发现,距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一年有余,春节 “红包”也返璞归真,没了以公谋私的变味红包,少了高达百万的炫富红包。不论南方北方,今年的红包更重意头而非数额,给长辈的红包是尽孝,给晚辈的红包是期许。受访者表示,不管红包发多少,怎么发,发红包依然是春节的 “重头戏”,意在传递浓浓的年味。 (2月6日 《广州日报》)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发红包,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之一。笔者注意到,今年过年,红包文化又多了些许新变化。一是变味的红包少了一些,反四风下,官爸爸们严防死守,抵制借孩子名义送礼的红包。据媒体报道,这个春节,很多人都感觉过得轻松,以前收礼不好拒绝,现在用八项规定就能挡回去;以前给领导送红包才踏实,现在可以坦然过节。二是电子红包满天飞,朋友圈里彻底火了一把。而电子红包大多几元十几元一个,数额不大,但抢红包游戏,让朋友之间热闹互动,互相讨了个好彩头。

  过去春节,常常听到“人情劫”的抱怨。应该说,红包本是个喜庆的象征,包含着礼尚往来的美好祝福。然而,受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袭,红包文化一度异化,认为越大越有诚意,送红包越来越攀比,用红包打点关系、炫富,如此红包才成为大家的负担。

  应该说,春节红包,心意比多少重要。正如几元、十几元的手机电子红包,就能让好友之间互通感情,香港10港币、20港币的红包让大家互相图个吉利,对一度 “通胀”的红包,我们也应发扬这些新的、健康的文化因子,让红包回归祝福本义。

  中国人讲求礼尚往来,亲友之间人情往来红包互送往往只是倒了一下手,量力而行即可。刹住年节腐化变质的红包送礼,更能带动整个社会观念的逐渐改变,当铺张攀比的大红包彻底没有了生存土壤,大家都会逐渐习惯过节不送礼,不攀比红包。而那些依然存在、无论厚薄、传递感情的亲情红包,也更能凸显祝福诚意。

  肖杨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